查看原文
其他

实务反思 | 项目!项目!项目到底是什么!

2017-06-06 礼拜二 西江湖

身处不外江湖

心处皆存梦语

一般情怀

千百般面目

这里是社工的风陵渡

且尽饮

忘风雪


  

礼拜二

西    ·    江    ·    湖


礼拜二认为社会工作服务正在经历三个层次“菜单化服务”—— “项目”——“产品”,且最终会通向第四个层次——“常态化服务”,从“特殊”到“常态”这才是社会工作强调的“改变”,也是各项行动的意义所在。不过,目前大多数的服务还在前三个层次纠缠。

 


 理想状态下,四个层次是递进的关系,是逻辑不断清晰的过程。


但实际工作中,前三个层次可能是相互交替的,没有形成一个界线分明的发展轨迹。这就与社会工作服务各方的认知层面有关。比如资助方已经到了“产品”的层面,但是执行方可能还提留在“项目”的认知层面上;或者资助方对于“服务菜单”依然很固执,而执行方却希望自己可以跳出菜单的框架,有“项目”的思维。各方不在一个层面上合作,就导致社会工作服务几不像了。


本周,礼拜二仅谈谈社会工作服务项目。近些年,“项目”越来越流行于社工之中,例如“我要忙着写项目方案”、“我们机构要招募项目管理人员”、“贵单位今年还有项目给我们做吗?”


“项目”一词不绝于耳,各类相关的培训、分享、工作坊也层出不穷,我们在似懂非懂的状态下扮演起了项目的行家,在比较封闭的行业内部自娱自乐。那么,本周我们就好好聊聊何为社会工作项目?


1

项目的概念


社会工作项目不是菜单上随便一项任务!

社会工作项目也不是一箩筐服务的代号!


MBA 智库百科

项目一词最早于上个世纪50年代在汉语中出现,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(主要是限定时间、限定资源),具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任务。


根据项目的概念,我们可以抓到几个关键词:“约束条件”、“明确目标”、“一次性任务”


项目不是异想天开的,是根据约束条件而量身定做的,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某个项目是“要改变流动儿童的生存状态”、“解决河流污染的问题”,这跟“提高人类共同福祉”一样,只能是愿景,是蓝图,不可能用来描述一个项目,因为这不可能是在约束条件下实现的。


另外,项目得有明确目标,它是一次性任务,不可能满足所有需求,解决所有问题;它是个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,也不可能反反复复走同样的路。有些所谓的“项目”,连续2、3年重复同样的工作,没有改变,没有层次,也没有进展。



2

项目的特性


我们为什么能称此时做的工作为项目,而不是菜单服务、不是产品?

因为项目有自己的特性。


定位精准

根据项目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,项目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运作的,约束条件包括项目所依托的环境(包括政治、经济、社会的宏观环境,区域、行业的中观环境,以及互动各组织单位等微观环境)和时间。


例如设计一个社区社会工作的项目:


设计

项目

1

得清楚宏观层面上的政策、法规、规划是怎么样的?政府和市场的投入、产出如何?当前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有哪些支持或挑战?

2

要考虑中观层面上项目执行地具有哪些区域特征和资源,行业的现状又是怎样的,又有哪些经验或教训?

3

重点分析微观层面财力、物力、人力、智力上的具体条件。

4

把所要设计的项目放进限定的时间里。


通过对约束条件的逐一分析,就可能精准地定位项目的性质、规模和方向、对象和目标、投入和产出。


个人观点

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,一定要注重设计和执行项目的组织和个人的目标。这可以有效的杜绝粗制滥造和剽窃成风。不仅对服务向产品、常态化服务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,对设计和执行项目的组织和个人的成长与保护也有积极作用。





逻辑缜密


再好的名称和口号都拯救不了内容空洞杂乱的“项目”。

没有逻辑的“项目”就是金玉其表,败絮其中。


菜单服务与项目的最大区别就在于“内在逻辑”上。逻辑关系将各项行动紧密联系在一起,有主有次,有先有后。

 

什么关系?请你大声讲出来

行动与目标、行动与对象、行动与行动、执行人与参与人……这都不是随机的,也不是分裂的,都是有联系的。例如:


义卖丝网花与社区融合到底是什么关系?

寿司培训与流动青年到底是什么关系?

放电影与练书法是什么关系?

项目执行人员与项目志愿者是什么关系?



该怎么构建逻辑呢?礼拜二的授业恩师曾教授了一套方法:Q-P-R-S法。


Q——Question

项目设计之初,首先列出你脑子里的问号。它可能是“项目执行地是什么情况?”、“我该从哪些渠道获取相关信息呢?”、“要做哪些准备工作”、“到达项目地我首先找谁”……

 

P——Problem

虽然Question和Problem的中文翻译都是“问题”,但此问题非彼问题。我们带着Question去采取行动,寻找答案的时候,就可以发现很多Problem,这些Problem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,可以帮助我们思考我们要做什么事?回应什么需求?最终的目的是什么?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或承担怎么样的风险?

 

R——Resource

针对问题,罗列现有的以及缺乏的资源,思考我们有哪些资源可以回应上述问题?还缺少哪些资源才能保障上述问题都能解决?怎么配置或获得解决问题的资源?

 

S——Strategy

对Resource进行梳理和评估,结合Problem提出行动策略。


这样一来项目的各个要素之间才是有较强的内在联系的,才能称之为项目。

 



路径完整


项目有明确的起止时间!这决定了项目是一个有始有终的完整路径。


“可持续性”是项目在产生的结果上的追求,不是项目本身的目标。因为项目是有周期的,并非无限期持续的


有过一些项目策划与执行经验之后,礼拜二认为,在设计项目的第一时间,脑子里想的应该是项目结束后的样子。


也就是说“项目的开始是为了结束!而不是为了项目的持续!”

这是要在一定期限内必须完成的任务,不是在一定期限内不停搞事情让它无法结束;也不是仅在项目执行的期限内的昙花一现。


项目轰轰烈烈地开始,也应该利利索索地结束。


所以,退出机制不是项目中后期或者项目结项期临时设计的,应该是在项目策划初期就需要设计的,或者说,项目的整个执行过程就是一个漫长的退出过程。




便于评估


项目既然是约束条件下一项目标明确的一次性任务,那么评估则是检验这项任务完成情况最权威的仪式。


项目需要通过评估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,所以项目有义务拿出证据证明自己的存在。这就要求有严谨的内控程序,记录项目的每一步,以便为评估提供值得信赖的证据。


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只是项目的一种,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项目,例如工程项目、贸易项目、科研项目等等。


社工可以建立行业标准,但是也需要遵循一般的规则。目前的情况来看,社会工作服务类项目从立项、到执行、到内控再到评估,似乎都显得有些草率。


降低标准绝非是事务发展的助推力,希望我们可以严格要求自己,向更规范、更专业的方向迈进。



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